追奶日記&避免石頭奶、加大奶量的實用分享

Miss W
Jan 23, 2023

--

生完小孩之後,我覺得最大會搞死自己的魔王之一,絕對是擠奶之路了🥲

畢竟現在的風氣就是母奶為王,尤其”早產兒手冊”裡面,有各式各樣描述早產兒各部分從器官到未來發展的風險,
然後其中有不少風險又會提到,研究顯示”喝全母奶的發生比例較低”😱

嗯哼,衝著這句話,
媽媽已經夠自責孩子早產了,所以就給他拚了每天就是擠擠擠😖
一天擠個六七次,半夜也調鬧鐘,起床給它擠個兩次(所以根本孩子沒抱到手,媽媽就已經嚴重睡眠不足😤

擠一次奶至少要來個30分鐘,
前後搭配手擠,又加上常來個石頭奶,擠到我手常常都覺得攤掉,有幾次手還開始在發抖(到底是石頭奶很難擠,還是應該要練肌力了🥲

擠完之後,接著面對清潔工作,對龜毛媽媽來說,又是一個花時間的挑戰,
總之初期就是!!!!!!!
扣掉每天跑醫院前後花上四小時+擠一次奶前後花上的一小時,等於擠完一次奶,過了一個半小時後,下一次的擠奶時間就又到了😅

所以,初期真心覺得自己就是母牛啊!!
腦海中跑過自己就是掛在那邊整天擠奶的牛之類的😆

那時候很能體會為何生產之前,很多人來告訴我:「生完之後絕對不要被母奶這件事情綁架。」

但,但,早產兒手冊的描述,還是默默地把我逼上追求母奶之路了🥺
而且每次去醫院,
醫護人員都會說:
「媽咪妳不要太有壓力,你開心才是最重要的。
但最後都會再說一次,母奶才是對小孩最好的阿。」
(嗯…………好喔…………..)

不過現在寶寶們平安的出院惹~
我想,除了擠奶滿足他們生理需求之外,心理需求也是很重要的阿,

我想留點體力和時間,在他們清醒的時候,可以跟他們多多互動給他們一些外在刺激,
也想在他們大哭時就都能抱抱安慰,給他們在醫院時怎麼哭也不太有人抱所缺少的安全感!
所以~~現在默默地減少到一天四、五次了,
而且清潔工作還由爸爸接手了💪🏻

我想相信這麼做,是對的(吧?!)
即便他們現在開始有將近一半喝配方奶,然後腸胃道有比之前脹氣#石頭奶 一點,讓我心裡實在很動搖~~
但,我應該還是會再堅持一下(吧?!!!!!!!!!)

最後,還是先真心感謝一下,好險我有奶量啊!!!!!!!
雖然我也是曾經很壞地在腦海中閃過:「唉,如果我擠不出奶,就會省下很多時間體力,也不用有這些擠奶的疼痛了。」

BUT!!!!!!!!!!!!
我想如果沒奶,在讀早產兒手冊時,我會很不理性的想打自己吧

所以,還是真心感謝自己一下,還有老公的清潔救援,讓我有力氣再繼續支撐這條耗力又疼痛的路啊….

Murmur完之後,趕緊來實用分享一下!!
因為我奶量算不少,加上超級常石頭奶(會半夜直接給你痛醒那種),也有輕微乳腺炎過,
所以透過專業的泌乳顧問,乳房醫師做了不少study及嘗試

👉🏻在這兒簡單和大家分享我擠奶的方式

1. 使用單邊電動擠乳器,另一邊掛著小花收集另邊的奶。
2. 每次擠奶前,先進行手擠,擠到乳頭那圈是軟的,就可以開始用機器
3. 奶量像是海水,是一波一波來著的。所以可以在擠奶處前方放一個鏡子,通常前兩波一定要接到,接著第三第四波奶量會變挺少的,可以接或不接
4. 接完一邊的奶之後,就換另一邊的乳房,承接剛剛的奶波
5. 基本上完成上述之後,也是將近30分鐘,所以並不需要特別去計算左胸幾分鐘、右胸幾分鐘。
所以,真的沒奶就不用來來回回硬用機器擠了!就是奶波沒奶了就換邊!
6. 機器雙邊擠完之後,最後就再手擠一次,確認乳房都是軟的即可!(奶量很多的人基本上很難真的擠到鬆軟,但就至少不要留硬塊)

其他如何應對石頭奶、使用雙邊擠乳器,或是依照5+5+5原則換邊擠奶方式等,我都有嘗試過,

以上是我目前嘗試下來最佳的方式,
相關細節大家有興趣我再另外分享,或是歡迎私訊來詢問我囉~❤️

#泌乳讓我變成餓死鬼😂

#虎虎哈嘻 #母奶 #早產兒 #泌乳 #擠奶 #媽媽的百寶袋 #新生兒照顧 #石頭奶 #乳腺炎 #奶量 #電動吸乳器 #avent #泌乳知識家 #泌乳方法 #增加奶量

*若本文對你有幫助,請不吝+10 claps

**我是長期關注親子教育議題/投資的採編工作者,目前懷有二寶寶,將會持續分享媽媽寶寶身心健康議題、教育好文、孕期知識給大家,歡迎追蹤:虎氏兄弟IG

--

--

Miss W

是媒體人,於商周、Australian Chinese Daily等海內外媒體任職主管職位;並曾經手多案20億豪宅案,獲2013年蘋果日報評10大最佳廣告行銷個案,亦是位房產廣告文案出身人。歡迎任何新聞稿、廣告文案、雜誌採編、臉書經營等外稿需求,可私訊洽詢。